文化市场监督举报电话:12318
 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报刊内资
 
 
《以“和”为本》—统战之声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01日
 

---- 试论统一战线内资刊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文化语境与路径选择

《统战之声》编辑部     作者:刘兰敏  冯晓思
 
 
 
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对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来说,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集结就需要和合文化发挥其独特的魅力,统一战线内资刊物恰恰起到了发挥和合文化的作用,不断增强一切爱国力量和队伍的壮大。本文不避浅陋,仅就统一战线内资刊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文化语境与路径选择琐谈如下。

    一、和谐为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一个政治目标和治国方略提出来的。这种提出方式,决定了人们往往过多地从政治层面考虑问题,并以相对固定的目标模式进行描述。但是,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不能把自己的职责仅仅限定在理解和阐释上,而应更多地着眼于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治国方略的应用、落实而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舆论引导。为此,首先要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全面的辨析。只有这样才能把科学的理论变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识和自觉行动。

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概念。对这一核心概念的科学辨析,是建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的基础支撑,其要点有三:(1)和谐是一个集合概念。其思想内核是一种状态,一种包涵着诸多复杂关系的状态。(2)和谐是一个动态概念,具有历史的时代性和发展性。(3)和谐是一个多梯层概念,内含着丰富的逻辑递进关系。笔者认为,从这三个要点介入,才能对“和谐”的概念有较为深入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曾有论者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理想的社会形态详加描绘。乌托邦式的幻想或许能激发人们的热情,但幻想终究是幻想,它代替不了实际行动,也指导不了人们的实践。我们说和谐是一种状态,但决不只是绚丽的镜象,其中包含着诸多密切相联的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所有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

    从生物学意义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根本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依存与被依存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主要的是人对自然的适应与敬畏。而所谓改造自然,说到底也只是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和运用。比如,运河的开凿、堤坝的修筑,甚至三峡大坝的建造,虽然极大地改变了当地的地理面貌,但对“水往低处流”这样自然规律却毫无影响。从哲学意义上讲,人与自然的关系亦是一种适应与敬畏。

    从人类学意义上讲,人与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人与人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由此带来人类的繁衍和进化。人与人的和谐相处最能给人带来愉悦,人与人的争斗也最能造成伤害。在自然界中,一个物种的威胁,有来自天敌的,也有来自同类的。天敌的伤害固然可怕,但来自同种同族的伤害往往更直接、更频繁,伤害的程度也更深。这种现象对人类来说尤其为甚。所谓“爱之逾深,伤之逾甚”讲的就是这种现象。因此,珍惜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应成为对和谐社会美好向往的首遵要旨。

从社会学意义上讲,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始终受到社会关系的制约。社会作为人类的创造物,或更准确地说是衍生物,就象人自身一样,一旦离开造物主之手就走上了其创造者的对立面,异化为制约人的藩篱。作为创造者,人对社会的塑造能力固然值得肯定,但对于人的个体来讲,如何顺应所处的社会环境、制度或关系则更具有决定性。

和谐,历来都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人们对和谐的憧憬和追求,不仅体现在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与描绘里,更渗透和根植于人类的意识和心理中,以致于成为美学的根本要素――美即和谐。但这种美从来就是不明确的、历史的、动态的。不同年龄的人,不同时间、空间的人对美,对和谐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想象。年轻人崇尚未来,老年人留恋过去;乐观者乐在今生,悲观者期望来世。2500 年前,我国的思想家孔子把逝去的周朝视为和谐社会的代表。在许多古代思想家、政治家心目中,尧、舜、禹,三皇五帝治国有方,都曾建立过一个让人怀念的美好时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亦被视为和谐社会的模范。在当代人中还有人将建国初期的中国社会视为和谐社会的典范。在东方,既有对古代文明的怀恋,也有对世界大同的向往;在西方,既有对乌托邦的描述,又有对共产主义的追求。这些怀念、企盼和想象各不相同,但在本质上都把生活富足(程度不同)、社会安定(有秩序)、人人平等(只针对同一阶层)作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素。

    基于这些分析,我们虽不能把要构建的和谐社会做过细的描绘,但完全可以对理想社会的基本目标有一个原则的掌握,这足以指明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道路。

    和谐是个多梯层的概念,内含着丰富的逻辑递进关系。自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来,人们逐步将和谐的理念延展到和谐世界、和谐省、市、县,和谐厂矿、企业、院校、家庭,更有学者将其深化到内心和谐。由个人心境的平和到和谐的世界,和谐成为一个具有最多梯层结构的概念,而这种梯层结构又内含着天然的递进关系。平和的心境无疑处在最基础的地位。人的内心和谐了才能心康体健,才能家庭和睦,才能邻里相融,才能社区安定,才能有和谐的地区、国家和世界。至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再次被视为圭臬。

    二、以“和”为本

    透过对和谐概念的辨析,我们加深了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但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社会,依然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六大原则,其中第一原则就是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亲民形象的重要标志。在政治领域,确定这样的原则无疑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但从学术角度和统战工作的实际需要来看,阐发政策、推动政策落实的过程,决不能从政治到政治,从口号到口号,必须多层次多视角地分析和阐释,才能使政治口号被人理解、接受并变为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

对于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民族,对于一个经历过艰苦卓绝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复杂尖锐的阶级斗争洗礼的国度,特别是在当前这个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利益、文化、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时代,对于一个由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利益群体构成的统一战线来讲,在统战内资工作中如何确定合理可行的文化语境与路径取向,不仅对统一战线自身的巩固与扩大有着重要的意义,更直接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

笔者认为,对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广大统一战线成员来说,“以人为本”是一个易引起歧意和误解的泊来的观念,不仅宗教信仰者对它讳莫如深,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对它也有着认识上的分歧。从这一层面上看,统一战线工作不宜单纯强调以人为本,以避免在思想引导、感情沟通中可能引发的认识分歧与冲突。考虑到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特别是民族宗教界人士的感受,统一战线工作要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应当更加重视“和”,应当把坚持“以‘和’为本”作为具有统战特色的一面旗帜。

前面已经提到,和谐是一个集合概念,它所表述的是以各种关系构成的一种状态。既然讲关系,讲关系的和谐,就不能偏袒一方,而是重在协调,否则就将激化矛盾,破坏关系,当然也就不会有什么和谐了。其实这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逻辑关系,就象我们要解决两个人的矛盾,就不能把维护一方的利益作为出发点一样。只有坚持以“和”为本,我们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团结最广泛的爱国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本的思想是根深蒂固并一以贯之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以“和”为本的基本体现,有关的论述不仅在儒家经典中甚为普遍,在佛教、道教甚至伊斯兰教、基督教经典著作中也广为阐述。在民间,以“和”为本的思想以更朴素也更生动的形式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万物有灵”的思想,它所表现的并非表面化的鬼神观念,而是对世界、对自然、对万事万物的敬畏。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敬畏,营造出中华民族的侠骨柔肠,塑造出泱泱华夏的礼仪之邦和宽容大度的民族情怀。而正是这一切才使得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才使得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日益兴旺。

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以“和”为本,符合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共同利益,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和”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的表述方式,但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却是相通的、普世性的。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基督教中的天国、儒家的大同世界等等,都是充满和谐的理想境界,而为了实现这种和谐,各种文化都突出一个“和”字,只是在表述上有所不同,如忍、仁、爱、度、无为等,都有着“和”的内涵。特别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的儒家思想,更是把“和”的思想推向极至,不仅在本体论和认识论上将“和”作为崇高目标,而且在方法论上把它具体化、伦理化,直接与人格修养联系起来,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论断。这对于统战工作具有直接的启示意义。

统一战线是由有着不同利益的阶级、阶层、政党和集团结成的广泛政治联盟。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利益、不同的信仰,但为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依然可以紧密团结在一起,共襄国是,共谋大业。孔子“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思想,为我们在统一战线工作中协调关系,处理矛盾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因此,从“和”出发,我们的统一战线工作就有广泛的基础,就有光明的前途,就没有解决不了的矛盾和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说,坚持以“和”为本是统一战线内资自身发展并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应有的文化语境和路径选择。

    三、本从何来

以“和”为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与行动密切相连的一种思想观念。就像构建和谐社会不只是目标,不只是概念一样,最重要的不在于如何说,而在于如何做。
 
在当今中国,“和谐”成为社会建设的主旋律,尤其是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和谐,为其赋予了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而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空前广泛性、巨大包容性、鲜明多样性和显著的社会性,使得统战工作者以选择“和”的文化语境和路径成为其完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使命必然。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以往精英统战的思维方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要着眼于参政议政,共襄国是,更要坚持引导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增强自身修养,立足岗位做贡献,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不懈的努力,着力营造出具有统战特色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文化语境,努力开辟出既有时代气息又引领统战方向的路径来。
 
语境是一种氛围,是一种情绪的弥漫,是潜入人内心的一种自然情感;路径是一个渠道,是一个方向的延伸,是通向成功的一个曲折征途。语境和路径统一了、和谐了,就会合拍合辙,形成一股战无不胜的力量。说统一战线是做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工作,其实这既是统战工作的目标,也是一种工作过程的暗示。心“和”则力聚,和谐语境的形成就要从心“和”开始。曾读过一些关于幸福指数的调查资料和文章,据介绍,人的幸福指数都需一定的物质基础,但当人们的温饱问题解决后,幸福指数与对物质的占有量(生活条件)出现乖离,有时甚至成反比。而产生这种乖离的原因主要是取决于心态,取决于人们对外界事物的态度与看法。比如,在建国初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不高,但人们的精神状态都很好,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改革开放后,人们富起来了,但同时也出现了“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现象。这固然有社会分配不公等方面的原因,但做为一个人来说,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才是起决定作用的。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结果就会大不一样。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晒盐,一个卖伞。作为老人,总怕儿子遭难。于是晴天的时候担心卖伞的没生意,雨天的时候担心晒盐的儿子不出盐,整天闷闷不乐。后来有人告诉他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结果这位老人每天都很高兴。雨天为卖伞的儿子高兴,晴天为晒盐的儿子高兴。因此,解决好看问题的角度,建立一个平和的心态,不仅自己快乐,还能让所有见到的人受到感染而欢愉,这对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至关重要。
 
勿容置疑,失衡心态的现象仍然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而且同样在广大统战成员中也还有市场。特别是在1000-3000美元经济发展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统一战线成员思想复杂化、价值多元化,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成员为满足自己尽可能大的利益,在个人发展和事业奋斗中演奏出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这对我们在营造和谐的文化语境和路径选择上增加了难度。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工作切入点和突破口,找到让每个成员普遍接受的载体,让不平和的心态回归。而这对于有着五千年传统文明史和道德教化史的国度来说,其实也并不难。从普遍意义上说,就是要借助道德的力量,着力建立和形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具体到统一战线工作,就是要以“和”为本为手段,以道德教化为载体,通过内资刊物,以此来营造统一战线和谐的文化语境,引领统一战线和谐的发展路径。
 
道德教化为统一战线和谐文化语境的形成提供力量支撑。所谓道德,是人们的社会伦理观念及在一定社会伦理观念支配下的社会行为。它是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有什么样的道德就会形成什么样的文化,和谐文化的语境形成,需要而且必须得到良好的道德教化做支撑。恰恰道德和和谐文化在价值上都是具有调解人们认识和行为的一种规范,在取向上就具有了必然的一致性。道德的价值在于“仁”,讲究“仁者爱人”;而和谐文化的价值在于“和”,讲究“以和为贵”。两者的价值追求都在于确立和执行一定的行为规范,保持人的行为与社会秩序的合理与稳定,并引导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统一战线来说,广大统战成员是道德行为的主体,也是形成和谐文化语境的主体,在这一主体中,道德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准则,为和谐文化语境的形成提供力量支持。只有造就统一战线成员良好道德素质,才能建设和谐的文化语境。而接受和承认统一战线成员价值观念的差别,承认其生活方式方法的多元化,是我们统战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基本事实。这就需要通过道德共识而不是价值共识来维系和调解,在充分地尊重成员的个体正常需要的基础上,引导和教育统一战线成员严格恪守一种道德底线,在此基础上再去追求自己的生活理想。
 
道德教化是统一战线和谐文化语境建设的有效路径。要注重道德教化的人本性,把以“和”为本作为统一战线的一条红线,贯穿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树立以“和”为贵的思想。要注重道德教化的实践性。一方面,统战工作者要从自身做起,率先垂范,尊重统战成员、关心统战成员、理解统战成员,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要努力畅通统一战线成员利益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照顾同盟者利益的机制,切实解决好同盟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为统战成员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实践中,把党的照顾同盟者利益的政策落到实处。另一方面,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评价体系,引导统战成员恪守规范、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努力求索、共生共享、共和共赢。在大陆范围内的统战工作实践中,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统战成员加强社会主义道德修养。“百行德为首”,社会主义道德是以传统道德为基础,经过批判和改造而来的。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思想道德为基础。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正确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具体工作中,就是要通过统战内资刊物作为一种渠道,引导统一战线成员自觉培育自己的道德责任感,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好人。再者,要引导统战成员从身边事做起,慎司其职。和谐社会人人向往,但和谐社会又是由一个人一个人构成的,一件事一件事建成的。积沙成塔,积液成裘,“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由向往到现实,需要每个的人的努力,需要每个人的克制、宽容甚至是利益上的牺牲。唯有此才能换来社会的和谐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引导统战成员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涵和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即就是要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公道办事、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谐、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和谐的文化语境建设和路径选择是统一战线内资刊物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之本,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贵在“润物细无声”。做到人身上,落到人心上。有效地形成统一战线内资刊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文化语境,正确地做出统一战线内资刊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路径选择,统一战线事业才能蓬勃发展,更加辉煌。

主办单位:365bet体育在线直播 本站网址:http://www.sjzwh.com
地址:石家庄建设北大街11号 电话:86684242